段某,女39歲,2011年10月20日初診。
主訴:五日前,因勞動時不慎,跌傷右胸,時日又感風寒,發(fā)熱惡寒,體溫達39℃,胸痛陣作,口干口苦,食納不佳。今日胸痛時有加重,呼吸引痛,寒熱互作,二便尚可,肢體不爽。刻診:體溫38.5℃,舌紅苔白,脈弦數(shù)。
此乃外邪郁于少陽,瘀血阻滯脈絡。治當和解樞機,散瘀通絡止痛。處以小柴胡湯加減:柴胡12克,黃芩10克,半夏10克,丹參15克,桃仁9克,紅花6克,乳香6克,沒藥6克,枳殼6克,桔梗6克,甘草5克,生姜6克,紅棗5枚。水煎服,每日1劑。
患者服上方5劑,熱解痛除。后服參麥散3劑,以益氣養(yǎng)陰,體漸康復。
按:小柴胡湯方出仲景《傷寒論》,為治療少陽證主方。善治寒熱往來、口苦咽干、脈弦之半表半里少陽不解之證。此方功能和解表里,扶正驅(qū)邪?,F(xiàn)代醫(yī)學認為,此方有明顯的解熱抗炎作用,又有促進消化、鎮(zhèn)吐、止咳、鎮(zhèn)靜去痰、保肝利膽等多種功效。所以,本方臨床應用廣泛,無論外感內(nèi)傷,凡具有小柴胡湯證之一、二者,均可酌情加減應用。此案不僅因瘀血胸痛,還出現(xiàn)了寒熱互作的少陽證表現(xiàn),故以小柴胡湯加活血化瘀之品而收全功。
隨著前列腺癌發(fā)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jīng)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jié)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