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內容預覽: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導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棍的一組復雜臨床綜合征,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和乏力(活動耐量受限),以及液體漪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腫)心衰為各種心臟疾病的嚴重和末階段,發(fā)病率高,是當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據我國部分地區(qū)42家醫(yī)院,對10714例i;衰住院病例回顧性調查發(fā)現,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為高血壓,而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比例則下降;各年齡段心衰病死率均高干同期其他心血管病,其主要死亡原因依次為左心功能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碎死(13%)。心衰的主要發(fā)病機制之一為心朋‘病理性重構,導致心衰進展的兩個關鍵討程,一是心肌死亡(壞死、凋亡等)的發(fā)生,如急性心肌梗死(AMI)、重癥心肌炎等,二是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討度激活所致的系統(tǒng)反應,其中腎素一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AS)和交感神經系統(tǒng)討度興奮起養(yǎng)主要作用切斷議兩個關鍵討程是心衰有效預防和治療的基礎。
慢性心衰的治療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重大的轉變:從H在改善短期血液動力學狀杰轉變?yōu)殚L期的修復性策略,以改變衰竭心臟的21一物學性質;從采用強心、利尿、擴血管藥物轉變?yōu)樯窠泝确置谝种苿?,并積極應用非藥物的器械治療心衰的治療目標不僅是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針對心朋‘重構的機制,延緩心朋’重構的發(fā)展,從而降低心衰的病死率和住院率本指南包括成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的診斷和治療,涵蓋心衰的藥物及非藥物治療本指南在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和2010年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的基礎,參考沂年來發(fā)布的新藥物和新技術應用的臨床證據,進行了內容更新,為心衰的診治提供依據和原則,幫助臨床醫(yī)師做出醫(yī)療決策該指南提供的僅是治療原則,臨床醫(yī)師在臨床實踐中面對每一個具體患者時,應該根據個體化原則制宗診療措施。
點擊下載***: 《2014年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
嚴重顱腦損傷病人多存在神志異常、昏迷、躁動等,使之不能正常飲食,并給鼻飼置...[詳細]
鑒于顱腦損傷后病人的特點,胃腸外營養(yǎng)常被選作早期營養(yǎng)支持的手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