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某,49歲。2011年10月23日初診。在無明顯誘因下,面部皮膚作癢,不定時反復而發(fā)4個月余。其間在兩家醫(yī)院診為面部皮炎,內服鹽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馬來酸氯、苯那敏,清熱瀉火中成藥清胃黃連丸、梔子金花丸,外用賽庚定乳膏、苯海拉明霜、丹皮酚等,均未收到明顯療效,過后仍癢如故。查患者顏面色紅,觸有熱感,述其近來腰膝酸軟,口干咽燥,五心煩熱,以午后及晚間尤甚,舌質紅,苔少,脈細數?;灴崭寡?、尿十項均無異常。辨證屬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熏于顏面。冶宜滋補腎陰,清熱降火,佐以止癢。
方用知柏地黃湯加味:知母12克,黃柏10克,熟地3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山萸肉10克,山藥10克,澤瀉10克,玄參15克,地骨皮10克,白鮮皮12克,地膚子12克,水煎服,日1劑。忌食腥辣之物。
二診:服藥10劑后,面部皮膚由紅轉淡,癢感大減,腰膝酸軟,口干咽燥,五心煩熱等癥狀明顯減輕。上方熟地減為15克,玄參減為12克,白鮮皮、地膚子減為9克,續(xù)服8劑后,諸癥消失,面部皮膚恢復正常告愈。
本例患者皮炎遷延數月,經內服外用中西藥物,效不顯著。審因辨證為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熏蒸顏面而發(fā)。故用知柏地黃湯加味,方中知母、黃柏、熟地、丹皮、茯苓、山萸肉、山藥、澤瀉、玄參滋腎陰潤燥,瀉火解毒,退熱除蒸;地骨皮清熱降火;白鮮皮、地膚子佐以止癢。諸藥互用,共奏清熱滋腎陰降火止癢功效,使面部皮損得以消退。(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張向峰)
隨著前列腺癌發(fā)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