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腎內(nèi)科醫(yī)學進展 > 去年我國開展6400余例腎移植手術
中華醫(y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腎移植學組組長石炳毅教授日前在“全國腎移植高峰論壇”上指出,2013年全國共有6400余例腎移植,是我國臨床開展最早、例數(shù)最多、技術成熟的大器官移植。
腎移植是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患者的最佳治療手段,但由于器官移植資源緊缺,大批患者面臨死亡威脅。因此,聚焦腎移植危險因素,有效合理地利用好極其有限的器官資源顯得尤為重要。
腎移植危險因素包括低齡、移植腎功能恢復延遲、感染等,這些都可能會導致腎移植術后急性排斥反應。急性排斥是導致術后移植腎功能損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導致慢性排斥和移植腎功能喪失的重要因素。
石炳毅介紹說,在器官移植的治療中,合理、及時的免疫誘導治療能夠顯著降低移植后急性排斥反應的發(fā)生率。在美國,絕大多數(shù)腎移植患者在接受手術時會使用免疫誘導治療,以預防急性排斥反應的發(fā)生。
石炳毅指出,從藥物經(jīng)濟學角度而言,使用免疫誘導治療的醫(yī)療費用明顯低于沒有使用誘導治療的群體。使用免疫誘導治療方案的患者,近期和遠期排斥反應發(fā)生少,且再入院幾率較少。
“全國腎移植高峰論壇”由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tǒng)中心、中華醫(y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腎移植學組和賽諾菲聯(lián)合主辦。與會專家對《中國公民死亡后器官捐獻用于腎移植的器官質量及移植風險因素評估專家共識框架》進行了討論,重點探討來源于心臟死亡***腎移植的危險因素以及免疫誘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