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心血管內科醫(yī)學進展 > [ESC2015]辯論:肥胖對慢性疾病總是有害的嗎?
我們知道,在多種心血管疾病中存在“肥胖悖論”.肥胖對慢性疾病總是有害的嗎?2015ESC年會上,來自德國和羅馬尼亞的專家分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肥胖并非總是有害”
——WOLFRAM DOEHNER(德國柏林夏洛蒂醫(yī)科大學)
很明顯,肥胖已經成為當今社會日益加劇的健康負擔。世界疾病負擔報告顯示,肥胖在67個危險因素中位列前十,1990年排在第10位,到2010年已躍居第6位。因此,衛(wèi)生保健提供者都一致主張減重。事實上,很少有其他健康建議比“減重使人健康”更能根植于公眾意識。
然而,需要澄清的是,這種未經限定的建議(多數情況下是單純的節(jié)食)可能不總是取得最大獲益。例如,沒人會建議一個癌癥患者去吃減重餐。更出乎意料的是,甚至在許多心血管疾病情況下,一個重要的生存優(yōu)勢可能是超重,相反體重降低預示著死亡風險,無論是否有意為之。
事實上,體重與生存率之間存在U型曲線,對于健康中年人群最適體重大約為BMI 25kg/m2,而體重升高和降低時風險均逐步上升。根據WHO分類,雖然這一點已經標出了正常體重和超重的界限,但是研究者觀察到,在正常BMI范圍(18.5-25kg/m2)內較低體重者死亡率有一個顯著增長。
因此很容易理解,體重-死亡率相關曲線的最低點和U型曲線的斜率在不同的健康狀況下是不同的。此處兩個特定的情況極為重要,如我們在診所和醫(yī)院中常常看到的、確診心血管病的患者和老年人。在此情況下,死亡率相關的最適體重明顯轉向超重甚至輕度肥胖的范圍。
當然,這違背了人們對肥胖的認識,即肥胖是健康人的危險因素(如一級預防)。因此,“肥胖悖論”已被稱為意想不到且難以解釋的發(fā)現。然而在過去的15年里,積累了大量關于較高體重者在心血管疾病中有生存優(yōu)勢的證據。事實上,幾乎所有心血管疾病或進行研究的其他疾病中,都發(fā)現較高的體重預示著更好的結果。的確,心衰患者中,較高體重帶來的生存獲益已被應用于經過驗證的風險評分計算器中。
因此我們需要自問:如果體重較高可改善生存期的觀點在心血管領域或各類疾病中都得到了證實,那為什么人們還要認為這是項出人意料而且很矛盾的發(fā)現呢?
我認為是時候該將考慮問題的模式從心血管肥胖“悖論”轉移到一種肥胖“范例”來看待這一臨床發(fā)現了。已有證據明確顯示,超重和肥胖不總是壞事,有時甚至可以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保護。明確區(qū)分健康人群與確診患者的體重管理建議,即前者應避免超重及肥胖,而后者應保持超重狀態(tài)(超重帶來獲益而體重降低卻可能引起疾病進展或惡化),當然目前很難使專業(yè)人士及公眾完全接受這一觀點。
鑒于現有的醫(yī)學循證證據,醫(yī)生和科學家在制定治療決策時都應意識到“肥胖并非總是有害”這一事實。
繼續(xù)堅持“肥胖有害”的觀點
——DAN GAITA(羅馬尼亞蒂米什瓦拉DE BOLI心血管研究所)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fā)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fā)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