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制造了一種便攜式床邊診斷設備的原型,它對于多種生物靶標具有改良的探測范圍和靈敏度。許多生物醫(yī)學診斷設備有缺點,包括長的樣本處理和分析時間,狹窄的動態(tài)探測范圍,以及缺乏便攜性。Ronald Davis及其同事開發(fā)了一種稱為納米等離子電場增強共振設備(NE2RD)的診斷平臺,它含有一個金納米顆粒包覆的聚苯乙烯表面,其上固定了諸如抗體等反應試劑。在各種溫度、pH值和離子強度條件下,這種設備在諸如血液、血清和唾液的臨床樣本小滴中探測到了一批生物靶標,包括蛋白質、病毒、細菌和藥物,常常不需要進行標記。通過追蹤納米顆粒的振蕩,具有大約8個數量級的線性動態(tài)范圍的NE2RD可靠地探測到了400 fg/ml 的免疫分子IFN-γ,而標準的診斷分析方法ELISA的檢測限度是大約25 pg/ml。對病人血清和唾液中的1型艾滋病病毒和常見的共同感染——卡波西肉瘤相關皰疹病毒水平的測量數據不僅與通過現有的基于PCR的技術獲得的數據一致,而且還表明了病人對治療的應答,這提示了這種裝置的臨床有效性。此外,這組作者將NE2RD集成到了一種一次性的便攜式流式芯片中,而沒有顯著減少探測靈敏度。這組作者說,NE2RD可能代表了一種便攜式床邊診斷裝置的原型。
最新!醫(y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xù)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專業(yè)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