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嚴重膿毒癥及感染性休克治療指南解讀》內容簡介:
應給所有嚴重膿毒癥患者以預防應激性潰瘍的治療,大系列臨床試驗已肯定這種治療對所有ICU內患者(包括顯著數量的膿毒癥患者)的益處。HZ受體抑制劑較硫糖鋁更有效,是臨床偏愛制劑。尚未進行質子泵抑制劑與HZ受體抑制劑的對比研究,因此它們的相對有效性尚屬未知,但它們在提高胃pH效果方面確實是相同的。
《國際嚴重膿毒癥及感染性休克治療指南解讀》內容預覽:
對嚴重膿毒癥或膿毒癥引起的組織低灌注綜合征(低血壓或乳酸酸中毒),一經診斷應立即開始復蘇,而不應等到收入ICU后再開始治療。通過血乳酸升高可以識別出一個高危的、尚無低血壓、但已有低灌注的患者。最初6h內,對低灌注患者的復蘇指標包括:①中心靜脈壓在8一12mmHg;②平均動脈壓)65mmHg,尿量〕0.5ml·kg一‘·hr一’;③中心靜脈或混合靜脈血氧飽和度)70%.一個隨機、設對照單中心研究已證明,感染性休克的急診患者早期目標治療可改善存活率。針對上述目標,最初6h的復蘇可以降低28d內死亡率。一致認定,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等于混合靜脈血氧飽和度。雖然,血乳酸測定很有用,但作為組織代謝狀態(tài)的量度尚欠精確。機械通氣患者的中心靜脈壓的目標值應更高,即達到12一15mmHg,腹內壓增高者與此類似。
雖然,膿毒癥患者的脈率加快由多重原因所致,但升高的脈率隨液體復蘇而下降則是血管充盈改善的標志。
點擊下載***:《國際嚴重膿毒癥及感染性休克治療指南解讀》
本共識意見(草案)依據我國胰腺囊性腫瘤的最近研究,并參考國際相關指南和研究...[詳細]
在美國,結直腸癌發(fā)病率占所有癌癥的第四位,而死亡率為第二位。2012年估計...[詳細]